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介绍

首页 > 学生工作 > 典型选树 > 正文

典型选树

【口述历史】动医记忆|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记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陆承平老师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19-04-13 浏览次数:

采访者:熊富强 王克凡 樊昕怡 徐孟霖

陆承平,19454月出生于上海市。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于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本科毕业,1978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赴德,1985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兽医学博士,同年回南京农业大学工作。1992年任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兽医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为进一步了解动物医学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活动,学院重大历史事件采访小组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下午,对陆老师进行了采访。陆老师语言幽默风趣,慈祥和蔼,在轻松的气氛中,讲述了动物医学院一些过去的故事。

左图 陆老师给熊书记以及学生参阅书籍

右图 陆承平老师和蔼的笑容


时代风云,学院变迁

当问起陆老师所了解的学院办学过程中重要历史沿革、历史人物、名称变化、场地变迁等问题时,陆老师陷入回忆。

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决定,南京农学院迁往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21月大部分教职工包括罗清生等知名教授,分批到达扬州,另有部分教工去宜兴分院工作,少数老师转职留在南京。由于搬迁后各种条件限制以及当时“左”的政策影响,迁往扬州后的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扬州办学的几年,每年都招收畜牧兽医专业的本科学生,当时实施推荐制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有优秀的人才被推荐上了大学。

邓小平复出,1977年决定恢复高考,此时学校还在扬州办学,原本计划在仪征县青山建新校区,部分师生已到青山。1979年收到同意南京农学院回南京复校办学的文件,于是准备从扬州回南京复校。恢复高考后新招的大学生怎么办?是留在扬州还是南京呢?通过抽签,1977届来南京,1978届留在扬州,1977届兽医班学生中包括于康震、黄克和、胡元亮等。1978年起,南京农学院与扬州农学院就分开各自招生。

陆老师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后的第一届研究生,1978年年底入学。当时全校仅招收19名研究生。19人何去何从,去宁或留扬?最终原则是研究生随导师。为此有三人分别跟随他们的导师留在扬州。回南京农学院的16人中7人在畜牧兽医系,分别为:董德宽、尹光灿、施学士(导师韩正康),韩冲、王泽霖、陈溥言、陆承平(导师蔡宝祥、杜念兴)。

 

陆老师回忆从前


1979年春节之后,研究生作为学校搬迁的先遣队来到卫岗,但当时校区里有地震局、计算机局、地面卫星站等单位,老三栋学生宿舍是江苏省委党校办学地址,为了解决研究生住宿,党校先让出1号楼给他们居住。但是老师还没有过来,研究生们就到南京医学院等高校选课。

呕心沥血 编书育人

陆老师说,“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候画龙点睛的几句话可以记一辈子。刚开始没有教材,老师为学生进行专题报告,讲述领域内最新的研究进展,这样虽然能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好管理,不易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使用教材固然会对创新性有一定限制,但是考虑到各高校水平差异与学科的发展,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专家,统编各种教材。《家畜生理学》由韩正康主编,《家畜传染病学》由蔡宝祥主编。参加编写教材的有祝寿康(家畜解剖学)、聂其灼(组织胚胎学)、陈万芳(家畜病理学)、杜念兴(兽医微生物学)汪志楷(家畜寄生虫学)、戎耀方、包鸿俊(兽医药理学)、迮文琳(兽医内科诊断学)、陈振旅(兽医内科学)、张幼成(兽医外科学)、王惠霖(兽医卫生检验学)、宋大鲁(中兽医学)。

此后,统编教材进一步扩大。杜念兴主编《兽医免疫学》、徐为燕主编《兽医病毒学》。1999年,陆老师主编国内外第一本创新性教材《动物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共出三版,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1年,陆老师接过甘肃农大廖延雄主编的《兽医微生物学》,任该书第三版的主编,如今已经出了第五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获得2008年度全国农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这两本教材和我们学院其他几本统编教材一样,都成为出版社推出的力作。

 

陆老师主编教材前言

 

陆老师主编教材的目录

 

左图 第一到五版兽医微生物学

右图 第一和第二版动物保护概论《动物保护概论》


学制改动,专业调整

陆老师回忆,他读本科时,南京农学院和苏北农学院的兽医本科学制为五年,改革开放后学制缩短。为吸引招生,除个别学校外,全国兽医专业都改为四年。他说,大学教学应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本国国情,不能全学国外,国外的兽医学发展程度高,从事兽医职业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学习这个专业。但当时中国的兽医学还在发展中,兽医的社会地位不高,学生第一志愿报考兽医学的不多。陆老师当院长时,推出本硕连读4+2学制,本科四年,二年硕士研究生,四年大学的优秀生,可以直升硕士研究生,六年拿到硕士学位。虽然在管理上有不少困难,但比较原来的学制,从本科到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整整缩短了一年。这个决断,当年吸引了大批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来报考我们学院。可惜由于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因素,4+2的学制只招生了两届。2004年,根据当时动物医学专业发展需要,南农动物医学专业学制改为五年。

在问及动物药学这个专业的由来时,陆老师介绍,学院曾经办过生物制品专业。背景是生产实践部门有此愿望与要求,希望能提高生药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蔡宝祥、郑明球老师结合实际,提出开办此专业,张振兴、李劲松等老师参与筹办。从1984年,开设三年制生物制品班,专科学历,面向生物制品厂,全国招生,毕业后回到所在的生物制品厂工作。总共办了五届,毕业生后来多数成为各厂的技术骨干或者领导。之后南京农业大学这样的学校决定不再招生大专生,于是停办这个专业,加上专业目录调整,动物医学院只保留兽医专业,兽医生物制品和兽医公共卫生专业都被取消。2004年,随着兽医事业的发展,经多方研究论证,学院增设了动物药学专业(学制五年),这是全国第一个创办的动物药学专业,以兽医生物制品为特色。

 

听陆老师讲述十分入迷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谈及学科建设,陆老师表示,早些年学院的兽医学科曾居全国首位,这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和全国同行支持的结果。当我们向他了解更为详细的情况时,他开始向我们慢慢讲述。

1978年兽医学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 1984年学院的生理生化学科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家畜传染病学和兽医微生物学业分别获得博士授予权,这在全国是较早的。学院各个学科组成研究团队,取得可喜的成绩。杜念兴、徐为燕等研究兔病毒性败血症,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蔡宝祥等在禽病研究也取得新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韩正康等在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也取得突出成绩。1990年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成立。1996年,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成立。

2000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正式挂牌,挂靠我校研究生院及动物医学院,起草和制订了设置兽医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的一系列文件。我院为首批招生单位,并主持招生的命题和录取工作。由于学院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三个学科齐全,且实力较强,2007年学院兽医学获评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当时仅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教书育人,初心不改

陆老师致力于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及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猪链球菌病研究。2005年四川暴发猪链球菌病,陆老师在及时诊断与有效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6年夏及2008年地震后,四川等地由于使用上述疫苗,猪群未再暴发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研究及防控技术”成果被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授予大北农科技奖励特等奖,并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被聘为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猪链球菌病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首席专家,2013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聘为“猪链球菌病OIE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

淡水养殖鱼类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及疫苗研究方面,明确嗜水气单胞菌存在致病株与非致病株的差异,确定1989年引致鲫鱼等淡水鱼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并系统地研究了该菌毒力因子的致病及免疫特性,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有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等4项奖励。主持研制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是国内第一个获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的细菌疫苗2001)。

 

熊书记以及学生对第一第二版兽医微生物学进行阅读

徜徉于历史往来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在这个祥和的午后,陆老师将所知道的动医院历史娓娓道来,让我们对我院及学科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陆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虽然已经退休,仍然不改初心,不辞劳苦,为我院动医学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心血。这将激励我们,燃烧自己,奉献动医!

 

组员与老师的合影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伏案白首,教学科研数十载。

桃李满天下,著述等身,

直至春蚕丝尽、蜡炬始干,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