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介绍

首页 > 学生工作 > 典型选树 > 正文

典型选树

【学子风采·国际交流篇】动强161许济涛:UC Davis之行有感

发布人: 许济涛 发布日期: 2019-04-17 浏览次数:

尚记得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围绕在耳,起飞时冲天的加速度仿佛一颗重磅炸弹,不知何时便已飘飘在空中,刚俯冲的时候,带给全身一种酥软迷醉的感觉,一时难以自拔。连续十二个小时的飞行,舷窗外昼夜不明,依稀记得吃过番茄披萨之后,昏睡两三钟头,便被供餐声音吵醒,吃过口味淡极的炒蛋,便是静候抵达三藩市了。

 

初抵UCD,映入眼帘的便是无边界的校园,连绵的草地,成片的树荫。顿时让我想起国内高校的高高围墙和智能车牌识别进出系统。这里虽然没有围墙和门禁,但是多达几十个的停车场,每次停车高达至少9美元的停车费(visiting),还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可国内高校的高围墙让人心生畏惧,似乎限制了什么。

 

来到美国第一困境便是独立生活。我们四个男生被被分在了一个公寓里,不像其他人是homestay,有住家可以提供温馨的晚餐和早饭,还会准备第二天中午的午饭。而我们就只有自力更生。从第一天开始,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别人就多了几项:那便是每天晚上吃什么?第二天中午吃什么?如何花更少的钱吃更好的饭?

 

 

图为自己做的一餐

 

当我们陷入菜贵的情况下买什么都要按汇率算一算的困境中时,胡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留学生在美生活tips以及如何在美国超市里节省开支。我们买35磅的土豆、45磅的洋葱,买来牛肉鸡腿,每天晚上会蒸出两顿的米饭,方便准备第二天中午的午饭---炒饭,我们还会添加各种新鲜食材。每天中午大家都会凑上前来看我们住公寓四人为自己准备了什么午餐。

 

团队合作是我在美国这三周里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中国学生,熟知了中国大学校园里的团队合作项目是多么的浅显,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在吝惜自己的时间,都不愿意为团队多做出一些贡献。我们从小就缺乏团队合作的教育,缺乏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图为小组合作时所拍

 

在美国的三周,我们尽己所能为这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出谋划策,一个个电子冒出来,又一次次地否定。我们有发生激烈的争吵,也有过安静地做着分配好的任务。我们会跨越自己原本的任务,为整支团队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第一次所接受的团队教育课,就是随机分成了两个小组,组内每人都有几块拼图碎片,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拼图。这真是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团队的力量是由个人的力量聚集而成的。

 

美国人从小就接受团队合作的教育,做好团队合作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他们崇尚个人主义,哪又为什么会将团队合作做到极致呢?我想,这和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基督教平等自由博爱的教义也影响着他们,基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为团队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在美国的三周,我一直在思考之前在想的问题。

 

什么是大学呢?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在其就职演说中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现在却是有大楼的地方像是大学,大学之争在争其楼之壮阔。布鲁姆说,大学是容纳探索和思想开放的地方,它鼓励人们不是功利性地而是为了理性而利用理性。当黑格尔在谈论存在的即是合乎理性的时,后人总会减缩他的话语:存在即合理。我们在探索思想的深度上好像是落后了。可这和大学有什么关系呢?

 

雅斯贝尔斯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每一任务借助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雅斯贝尔斯的话提醒我们:大学的任务不仅是研究和传授科学,还要教育新人成长。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大学声称要培养人才,创新人才、拔尖人才等。但想必我们忽视了一个前提:想要成为人才,那么必先要成为一个人。一个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人。如果没有人的前提,人才便无从谈起。

  

UC Davis墙处所拍

 

P.S.能够有幸参加2018813-831日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暑期短访活动,首先要感谢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对本次访学活动的大力支持和赞助,再者感谢美方能够提供深入的教学体验和美妙的田间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