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介绍

首页 > 学生工作 > 素质教育 > 正文

素质教育

【口述历史】动医记忆 | 责任与实践能力是开启未来的钥匙--记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王惠霖老先生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2-09-23 浏览次数:

兢兢业业守一腔热血,勤勤恳恳献一份忠心,且惜少年时。在上一期动医记忆特辑当中,汪志楷老先生的敬业,一代动医人的赤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采访的王惠霖老先生执教于讲台数十载,编辑过国内第一本畜牧兽医类专业期刊,给了我们宝贵的建议——实践与责任是开启未来的钥匙。 

采访者:周沁怡  赵欣月

 

先生介绍

王惠霖,男,生于1930年,南京农业大学退休老教授,动物病理学专家,文革后改教传染病和兽医公共卫生学科,曾任《畜牧与兽医》杂志主编。


   桃李廊相见

 

一波三折的开端,征询王老家人的同意后,周六下午,终于,电话听筒中传出了的王老中气十足的声音——“那就周日下午,桃李廊见。”

 

如约,桃李廊孔子像前,我们见到了王惠霖教授的真容。苍白的头发,因为上了年纪微微驼起的后背,平常,如每一个在公园里踱着步赏鱼的老爷爷。但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前讲台上意气风发教授知识的他,又有多遥不可及呢?

 

 

王惠霖老先生和采访者

 

我们说明了我们的来意,他便很亲切的向我们打招呼,爷爷一般的感觉。

 

今天,我们想通过王惠霖爷爷的视角,来看看他与动物医学院的故事。

 

身份和责任

 

在这之前,不得不谈到王老的音色,与其年龄不符的铿锵感,这或许与他多年的教师经历有关。

 

讲起早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王老有颇多感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我从浙大来到南京农学院(其前身是在圈内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的大学农科合并组成南京农学院)。虽然当年没有高楼,也没有如今这样的条件和设备,但它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这其中不乏我国农业教育先驱和某些学科的奠基者,可谓名家荟萃。”王老说,那时候畜牧兽医系既有著名教授,又有诸多在相关领域有相当造诣的中青年教师,最难得的是这些老师全都把发展畜牧兽医事业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职责。教学之余,他们同时编辑出版国内第一本专业期刊《畜牧与兽医》,联络同行共同探讨学术,商讨推广发展畜牧兽医事业和交流工作经验;成立畜牧兽医学术出版社,组织出版专业书籍;为地方政府培训急需的技术干部。教学过程中,他们都亲临现场,出入畜舍,亲自动手操作,言传身教,直接指导和感化学生。那时候没有评奖之类的表彰活动,可是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敬业精神以及人品道德都堪称楷模,很有影响力。

 

王老如是说,毕业后,他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工作。凡是组织上布置的任务都会努力如期完成,同时也都获得了认可。一起合作共事者都能相互配合,向既定的目标奋进,共同完成好任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接触过很多同行和前辈,凡是那些稍有成就的,工作都一定是非常认真努力,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的。系里经常利用学科优势,整合多种学科力量组织老中青教师参与疾病防治和课题相关活动。有时也会邀请高年级的学生参加,给他们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王老讲到这些,既是怀念先贤,也是希望这些好传统不要随着时间丢失。

 

“但是现在,大学课堂上的学习风气不对,平时上课来的人很少,最后考试的时候突然全勤,更有甚者泄题作弊”,只见他流露出了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这类班都是连续几天同上一门课,上完就接着考试,这种安排固然值得改变,更应当追问的是教学目的。”王老提醒同学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学生就应当学好功课,教师就应当教好学生,专家就应担起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责任,否则,你什么都不是。在读书时,学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重要,基础扎实广阔有助于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而工作能力是在继续学习长期实践磨练中逐渐提高的。学习畜牧兽医,专业课需要记忆加理解的内容确实不在少数,的确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不是么,不然大学五年的青春白白浪费,岂不可惜。

 

在早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王老反复提到了实践能力和责任心这两个关键词。

 

关于实践能力,王老说道,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实践能力是必须要在本科五年中强化再强化的。可是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无惧福尔马林的刺鼻,在有限的实验课堂时间内,主动戴上手套去接触那些标本,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那些名词,而不是大部分时间呆在书桌前对着空气比划来比划去;又有多少人梦想着成为临床兽医,却两三年来没披上白大褂踏入兽医院半步。我想,咱们院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资源,何不去好好的利用二三。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只停留于理论的我们,又与那些空想者有何区别。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帮助我们明确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我们职业的规划。就在前段时间,我也曾听熊书记讲过,大一大二要去多多尝试,对于我们专业来说,我们可以尝试实验室里的研究生活,也可以去试试在宠物医院里帮忙一个月,几经比较后挑选我们合适的路子,从此目标明确的为之拼搏和奉献。

 

责任心,是驱使他持续向前行走的动力。其实王老之所以会从事动医这个行业,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有这个打算的。“我选读了这个专业纯属偶然,第一次听到畜牧兽医这个新兴学科的名称是在地理课上老师介绍内蒙古草地草原和牛羊骆驼等畜产资源和亟待改变的落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时说到,提高畜牧生产水平需要与之相关的科技和专业人才支持,但涉及的对于该学科究竟学什么内容,工作范围还不了解。正好建国初,全国兴起‘向苏联学习’的呼声,其中‘米丘林学说’时髦起来,生物学科的前景被看好,再加上自己小学时升学受阻,待到抗战胜利,便跳级到了初二。然后我们当时高考,分三类,甲乙丙组,我就参加的丙组,丙组就是农科,始料未及的是,这一选择首先不被家长看好,后来带着困惑入学,直到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自己逐渐真正认识畜牧兽医专业的存在价值。推动发展畜牧生产,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改善、民族强弱和农村复兴。最后坚持到底无怨无悔。而当年的一种阴差阳错,也正好奠定了与南农结缘的基础啊。”以前的故事,王老谦虚风趣地说道。

 

听了王老这一番话,我们想说,虽然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已不像以前那般盲目,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在进入南农学习之前,都没有达到真正很清晰的了解到自己未来真正是干什么的,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渐渐明朗的过程中,甚至会有人打起退堂鼓。当年的王老就和我们很多同学一样,慢慢接触着这个专业,体会酸与甜。但他强调,天生地一种责任心驱使他去做好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我是渐渐喜欢上我的专业的”,每当掌握了一方面的知识,在方方面面得到运用,或者在某方面的突破上做出贡献时,乐趣便出现了,这时,也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在兽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今日的动医事业

 

在采访的最后,王老谈到了今天动物医学的任务及其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学科间渗透已突破单纯的动物保健或防治畜禽疾病范围,扩大延伸到生物学、医学、公共卫生、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人体疾病模型及医药卫生领域,对人类的经济生活和健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出现和往日熟知的狂犬病、结核病又出现新的流行趋势,加上安全事件发生,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受到日益关注。再有为满足社会对动物性食品需求,扩大养殖对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进出口贸易、人口和动物种群流动,造成船舶人畜共患病的隐患,转基因植物饲料、抗生素等药物与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都要有谨慎的生物安全评估,才能保证畜牧业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正因为这些,世界兽医大会及时呼吁人医与兽医加强合作,倡导在“One Health”理念下,共同防控人畜共患病,保护地球生命和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护人类健康。发展“生态畜牧业”迫切需要兽医公共卫生的发展。

 

其实,责任与实践能力即是开启未来的两把重要的钥匙,王老如是说。

 

王老如此语重心长地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其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我们后辈的殷切期望。中国的兽医体系,在进步,在发展,但同时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并继续保持上行的发展趋势,不能仅仅依靠一辈人,而是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王老选择多年执教于讲台,正是心怀着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为的是多年后兽医事业持续的蓬勃。

 

结束了长达两小时的采访,我们都被王老的乐观和对专业的奉献精神深深折服,这位在研究之余还奋战在一线讲台上的老教授,我们看到他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深深地敬意油然而生。整理稿件之时,重读王老所言使我回忆起了我的外婆,退休前的她也为畜牧兽医事业付出过一己之力。当初我填写自己的高考志愿时,她便对我说过,选择畜牧兽医就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毅力去完成每一件事儿。如今再次回想,又有了自己新的理解。作为新一代畜牧兽医人,身上就必须肩负起责任,无论是将来从科研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是像王老一样去培养后代。

 

通过这次采访,王老给我们打开了正对动物医学院历史长河的一扇窗户,我们探头张望,收获到的震惊与感悟是无法与在平日课堂里收获到的知识相提并论的。平日里,我们接触到的只是动医院充满睿智之光的理性面,殊不知,她也深藏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柔情。

 

最后,我们衷心的祝愿王惠霖教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结语

 

一尺讲台,一担责任。阴差阳错遇动医,无怨无悔献终生。

 

王惠霖老先生的秉性感动了一代动医人,让我们秉承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精神,去开启我们的光辉未来,再续动物医学院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