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介绍

首页 > 学生工作 > 素质教育 > 正文

素质教育

【文化读本】动医学院简史 第七章《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时期》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22-09-23 浏览次数:

(七)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时期(1995-至今)

1996年,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成立。1999年,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经过认真总结和精心组织顺利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的材料评估和现场评估,其中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实验室和动物生理生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分别被评为AB 级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受到高度评价。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委托,在研究生院的指导和协助下,动物医学院承担了我国设置兽医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的一系列文件的起草和制订,包括设置方案,培养方案和考试大纲等,并被列为全国首批招生的兽医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1999年,学院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2000年,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秘书处在我院正式挂牌。我院列为首批招生的单位,并主持招生的命题和录取工作。成功举办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和小动物疾病学分会学术研讨会,江苏省基础学科专业委员会的第4 次学术会议和《畜牧与兽医》创刊50周年的纪念活动。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大了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和改革力度,由原来的单纯以牛为主的实践教学改为以牛、羊、猪、鸡和宠物等多种动物兼顾,很受学生欢迎。特别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兽医院值班,由专门教师指导,增加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2000年,学院获省级第四批优秀课程(二类优秀课程)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2001年,学院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预防兽医和动物生理与应用两个学科群通过了“211”项目的国家验收;预防兽医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基础兽医学科再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临床兽医学科建设也有较大的发展,三个二级学科出现了协调发展的态势。投入210万元用于购置仪器和实验室的装修(其中预防兽医总投入120 万元,基础兽医总投入68万元,临床兽医 30万元)使实验室的面貌和工作条件有了明显改观。新建了新兽药创制中心,畜禽疫苗工程技术中心,畜禽疾病检测中心,扩大了对外服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上了新台阶。承担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主编(副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6部,参编10部,申报主编(副主编)十五规划教材5部,几乎覆盖了动物医学专业所有的主干课程。

2002年,经过论证和精心组织,确定以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为核心,与部省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和校级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三个博士点联合组建“动物健康与卫生”学科群,作为第二期211学科建设子项目进行建设。临床学科申报校级重点学科获得通过,并得到了学校的第一期20万元的资助,学科和学院配套10万元。开展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自评估的试点活动,对学院近年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进行了检查,获得较好评价。毛鑫智教授主持的中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水牛片形吸虫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诊治方法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 陆承平教授主持的“爱德华菌毒力因子和免疫学预防与控制”和赵茹茜教授主持的“绍兴蛋鸭优良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两个项目通过了鉴定。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和动物生理生化两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经过评估(都为B等)被再次确认,一些校级的研究室和中心调整为8个。学院首次启动了双语教学试点,在《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生理学》部分章节使用英语教学,并组织全院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观摩活动,得到积极的评价。陆承平主编的《动物保护概论》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3年,顺利通过基础兽医学江苏省重点学科的中期评估;对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修订。参与一级学科的全国评估,并且在一级学科,新设置了动物检疫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性以及动物医学生物学两个新的二级学科。申报的“动物重大疫病防制高技术创新中心”得到农业部立项资助,“实验动物房”和“预防兽医示范实验室”得到教育部修购项目资助。动物医学院首次招收了1名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博士生)。举办和承办了全国药理毒理学会江苏省基础兽医学会的学术会议。一位教授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农业科技优秀工作者。恢复5年学制的兽医专业本科生入学。动物医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精心组织参加了省的品牌专业建设点的评估,并获得通过。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拟新设置动物药学专业进行了论证。第一批11SRT经中期评估,进展良好,有的已取得初步成果。邹思湘教授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荣誉。

2004年,成立了《动物医学院建设与发展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借助迁入逸夫楼之际,对科研和教学用房全面调整,使布局更加合理,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同时,投入将近1000万元,用于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动物疫病模拟教学实验室和实验动物教学中心升级改造和添置新的仪器设备。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通过建设施工验收。基础兽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课题申请获得新的突破,被学校指定参加国家重点学科中期评估。临床兽医学校级重点学科通过了学校的检查验收,进入下一轮建设。2004年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三农”问题专题)上,我院共有近20名博士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其中3人获得论坛优秀论文奖。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05年,在四川暴发猪链球菌病时,陆承平教授等赴现场参与防控工作,在诊断和实施免疫防控方面作出贡献,得到农业部和四川省的高度评价。动物医学品牌专业建设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的验收。邹思湘教授主编的“动物生物化学”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李祥瑞教授主持制作的“家畜寄生虫学”获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1名博士生(殷宏,指导教师陆承平)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名博士生(周杰,指导教师赵茹茜)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6年,由动医院主办的南京首届家禽营养代谢病国际研讨会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150多名专家,扩大了国际影响。动医学院荣获中国畜牧医学会颁发的“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院所”奖,为全国获此殊荣的两所兽医学院之一。

2007年,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重点,调动全院力量,促进学科全面发展,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预防兽医学顺利通过考核,第三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以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为依托,基础兽医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又获得兽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获得兽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学院之一。此外,学院完成了“211工程”建设项目“兽医公共卫生与动物健康”三期建设目标调研和论证。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第2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获得批准建设。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申请教育部修购项目,“动物医学院数字化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批准。与动物科技学院一起积极申报省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准立项。陆承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猪链球菌病研究与防控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被学校确立为校十五建设标志性成果。

2008年,学院完成了三期“211工程”建设项目“动物健康与兽医公共卫生”的论证、申报和建设规划的制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将3个二级学科有机整合,并与动物科技学院相关学科联合,共同申报成功,形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兽医公共卫生、生理生化调控与动物健康和重要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防治3个研究方向。学院与动物科技学院共同设立了动物健康与生产强化班,考核录取了第一批学生。李祥瑞教授主持的《兽医寄生虫病学》先后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陆承平教授主编的《兽医微生物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申请教育部修购项目临床兽医实践教学实验室平台建设获准立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成果奖2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1项。通过联合重组,动物生理生化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新一轮评审中再次被确认为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2009年,学院三期“211工程”建设项目“动物健康与兽医公共卫生”启动,加强一级学科研究平台并不断完善二级学科研究平台的建设方案;陆承平教授担任为国务院兽医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学院协助承办了中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十周年庆典。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活疫苗获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名博士生(蒋文明,指导教师姜平)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1项 。

2010年,兽医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1名博士生(张炜,指导教师陆承平)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条例”。完善了兽医学一级学科“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功能。在2008级和2009级学生专业核心课中增设“学科专题”课程,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和企业人士做专题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十一五”期间,学院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0本,其中1本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2本被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1本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1本被评为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共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5门,校级网络课程4门。获得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1项,农业部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2项。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硫酸头孢喹肟和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分别获得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

2011年,“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被列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实验动物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的验收,开始正常运转。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动物细菌学区域性重点实验室获农业部批准建设。承担了教育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与动物科技学院联合申请的“三结合”培养动物科学类 “双创型” 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举办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第二届亚洲兽医外科学大会暨第19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长三角预防兽医学博士论坛,首届院企合作高端论坛。共获得以教师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145篇,到位科研经费3000.5万元,横向352.73万元。授权专利13项,实用新型2项。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9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校级SRT项目30项,2012级金善宝实验班立项SRT项目1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姜平教授主持)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型多功能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创制与应用”(黄克和教授主持)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二等奖”。“谷物重要真菌毒素检测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张海彬教授为第二完成人)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13年,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6篇,到位科研经费3150.7万元,横向838.2万元。授权专利17项,实用新型2项。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校级SRT项目27项,2012级金善宝实验班立项SRT项目11项。猪链球菌病诊断国际参考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SPF微型猪及斑马鱼的猪链球菌2型治病与免疫的动物模型,研制了快速PCR检测试剂盒,制定了国家标准3项,是我国唯一设立在高校的OIE参考实验室。



2014年,教师以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4篇,到位科研经费4295万元,横向937万元。授权专利14项,实用新型1项。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7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校级SRT项目16项,2013级金善宝实验班立项SRT项目12项。本科生发表论文14篇,其中1篇为第一作者、2篇为第二作者的SCI论文,有11名本科生面试推荐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读研。学院有3本教材批准为教育部“十二五”教材,11本教材批准为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三结合”协同培养动物科技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5年,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4篇(其中篇均影响因子为2.59,单篇影响因子≥5.0的论文6篇、影响因子≥3.0的论文59篇)。学院到位经费4182.93万元,纵向到位科研经费3619.21万元,横向合作到位费563.72万元,授权发明专利6件、申请专利8件。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获批农业部行业标准制订和修订2项。募集160多万设立了蔡宝祥奖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募集50万元社会资金设立了“动物医学学科发展基金—荐量生物奖”以激励表彰为兽医学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师生。学院名人企业奖学金数达20项,年度发放奖金额达71.8万人民币。奖励学生475人次。猪链球菌病诊断国家参考实验室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国唯一设立在高校的OIE参考实验室。